房市狀況不論何時都是台灣最熱話題之一,好房網引用學者章定煊臉書發文,劍指「投資炒房」是房價居高不下的元兇,並輔以全國住宅家戶比 108 % 數字,大聲疾呼高房價真的不是只有剛性需求。這樣的邏輯合理嗎?快來看看小編怎麼點評。
章定煊發文有以下論點,讓我們一一檢視看看:
一、媒體常用低總價小宅熱度高,以此證明剛性自住需求熱,但明明買低總價小宅的也可能是投資客。這個論點小編完全認同,其實房地產投資客由於長期研究市場,敏銳度比一般買房客更高,對於賣相好的低總價小宅出手更是快、狠、準,轉手賣給自住客後立即現撈一筆。
二、以 2019 年底數據來看,普通家戶數 826 萬而住宅存量 892 萬,全國住宅家戶比 108% ,台灣根本不缺住宅。這個論點小編就完全不能認同了。
為什麼?因為每戶房屋產品都有它的獨特性,單純的用數字去比較說台灣不缺住宅?根本是以管窺天!
舉個例子吧,由於上班通勤的需求,房屋有他的地區性,那麼每個地區能提供的住宅,會完全匹配就業狀況嗎?當然不會。就算是購買鄰近區域釋出的房屋,也有數量上的限制。再來每個購屋者因應家庭狀況需求的房型自然不同,當今天是一家三口同住,基本上就限制了他能選擇的房屋類型。就算是同一個社區的產品,不同樓層由於景觀、設計等因素也沒有辦法一概而論。
房屋是一種具有唯一性的產品,這就造成了供給與需求之間始終難以達到平衡。買賣雙方資訊的落差,也帶給投資客更大的獲利空間,因此高房價完全是出自房屋這類商品本身的特性,沒有辦法只歸到剛性需求出籠或投資炒房,只怪到投資客是簡化現實狀況。
小編覺得學者該學學的,應該是只看數字會看不到商業現實的道理。
--
點評在上,新聞連結在下!
0 留言